近日,網友李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,他最近前往位于北京昌平南口鎮的老北京微縮景園參觀時發現,里面雜草叢生,許多微縮建筑模型都已坍塌。根據公開資料,老北京微縮景園開放于1994年,里面的微縮模型以1比15的比例再現了明清時期京城的歷史風貌。11月13日,北青報記者探訪發現,目前游客已無法進入園內參觀,園區門口一名門衛表示,至今仍有不少游客前來觀看,但最后只能折返。
老北京微縮景園內已破敗
老北京微縮景園位于昌平區南口鎮紅泥溝,其中微縮景觀游覽區以1比15的比例再現了明清時期京城的歷史風貌,包括明清皇宮、胡同、四合院之中的民居等建筑。
李先生介紹,他很多年前就聽說過老北京微縮景園,最近正好去昌平南口鎮辦事,順道去了這處景園。可他進門后看到,園內道路雜草叢生,走在路上還會遇到許多野鴨子從一旁的草叢里飛出來。
雖然看起來較為破敗,但園內仍然保留了為數眾多的微縮建筑。因為對北京古建筑有一些研究,加上景園內的模型做得較為考究,李先生稱他發現所有建筑的位置關系都符合清代北京城的建筑格局,“比如沿著中間的道路,依次能夠看到永定門、正陽門、大清門、天安門、午門等建筑的模型,過了故宮的模型再往北,還有堆起來的小山,山上依稀能看出景山萬春亭模型的痕跡,而園內最北邊就是鐘鼓樓的模型”,“已經消失的大清門、長安左門、六部衙門等建筑也按照清代的格局被重建了,圍著模型的區域,還能找到大約半米高的北京老城墻模型”。
除了建筑模型的位置關系,建筑的顏色及彩繪也被準確地還原。“像故宮模型的屋頂,鋪設的也都是黃色琉璃瓦。故宮屋檐下的彩繪也被復原了,你甚至能注意到故宮各個大門上的門釘數量都是正確的”。
李先生表示,雖說里面是微縮模型,其實也不算小,“比如古代北京城最高的建筑太和殿,其模型約有一米多高,很有氣勢”。
許多建筑模型倒塌破損
但令李先生失望的是,所有這些模型,都處在非常破敗的狀態。據其介紹,入口的永定門城樓模型整體保存完好,但甕城里仍然長出了高高的雜草,南城胡同模型狀況更差些, “整個房子都塌了。”而從大清門位置開始,損害就顯得格外嚴重。
從李先生發給北青報記者的照片中可以看到,大清門模型的屋頂已經徹底坍塌,許多琉璃瓦散落在地上。午門模型西側的燕翅樓只剩下一些木結構還在,磚、瓦等構件都散落在已經褪色的底座上。太和殿模型東側的大量琉璃瓦已脫落,柱子有不同程度的傾斜,殿內的主梁已經完全腐朽了。此外,在北海團城模型中,多個亭子因柱子倒掉,屋頂直接落在地上,景山上的萬春亭也只有倒塌后屋頂傾斜的一角尚沒有被雜草淹沒。
公開資料顯示,老北京微縮景園于1994年對外開放。一位1994年曾去過老北京微縮景園參觀的網友在其旅行評論中寫道:“當時公園剛開,門票不貴,游客很少,微縮景觀仿制得像模像樣。”在這位網友發布的照片中,可以看到微縮的建筑完好無損,建筑間的道路上還有很多不到手掌大的小人偶。
2004年,景園開放的第十年。當年3月,有媒體曾在探訪微縮景園后發現,里面山川壇內許多地方圍墻已經破敗,微縮殿宇內門窗已經掉落,甚至結著蜘蛛網,更嚴重的是一座亭子已經倒塌。
到了2012年,一位前來參觀的游客在其游記中稱,工作人員在入園時提醒他:“里面雜草多,好多井蓋沒有了,帶孩子一定要注意。”他回憶稱,當時園里的微縮宮殿、民居、城墻很多都倒塌或殘缺不全,殘破的墻壁、散落的琉璃瓦到處都是。
目前已無法入園參觀
11月13日,北青報記者來到老北京縮微景園,園外幾米處即立了圍欄, 圍欄內雜草叢生,看起來像是長時間無人清理。
在門口值班的一名門衛表示,微縮景園已不對開放,游客無法進入里面參觀,“現在里面的很多景觀已經倒塌壞掉,到處是雜草,沒什么可看的了”。這名門衛表示,目前園內有施工單位在施工,但之后具體用作什么,他沒有透露。
在北青報記者以游客身份表達想進去的意愿后,門衛稱,基本每天都有游客前來詢問是否能進入園內參觀,“他們說是在網上得知老北京微縮景園的,覺得挺有意思的就來了”,但盡管如此,他都只能將前來的游客拒之門外。
除了微縮景觀游覽區,景園還包括京華傳統風貌游覽區和表演區。京華傳統風貌游覽區以1比1的比例再現了老北京的作坊、店鋪、茶樓和酒館等,此外還有表演區,武術、雜技、相聲等曾在這里輪番上演。但這些,游客目前也都無法看到了。
根據媒體報道,景園是1994年由一位美籍華人出資建造完成的,里面的微縮建筑都是經過嚴謹的歷史考證后用特殊的材料制作而成。而在風貌游覽區,里面的器具、場景設置,包括工作人員穿的開襟襖,都是經過專家考證后嚴格參照史實設計的。2014年,被媒體曝出景園內有些破敗后,當時承包接管該園的負責人曾表示,微縮景觀大都是用一些微小的石材木料制成,又時常遇到一些人為破壞,因此損壞較多,“十年以來,該園的經營狀況一直不是很好,因此很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維修看護。”